​传奇皇帝唐宣宗

2025-08-31 13:55 来源:网络 点击:

传奇皇帝唐宣宗

唐宣宗陵

司马光在《资治通鉴》中,对唐朝第18任皇帝宣宗(武则天除外)李忱的评论是:“宣宗明察沉断,用法无私,从谏如流,重惜官赏,恭谨节俭,惠爱民物。故大中之政,讫于唐亡,人思咏之,谓之‘小太宗’。”把唐宣宗李忱和唐太宗李世民相提并论,可谓切中肯綮。

李忱,是唐宪宗的第十三子,按继位顺序,他是没有机会当皇帝的;况且母亲是个宫女,虽贵为皇子,被封为光王,却享受不到其他王子的待遇,而且总是被诸王嘲弄。比如,唐文宗李昂宴请诸王,席上,众人把酒言欢,热闹喧腾,李忱却闷坐一旁发呆。李昂便指着他说:“谁能让光叔开口说话,朕重重有赏。”李昂本是李忱的侄子,可在他眼里,这个皇叔只是供人取乐的小丑。面对一哄而上的戏谑,李忱依然保持沉默,不管诸王怎么戏弄,他都逆来顺受,让人嘲笑。

李忱的表现,引起唐文宗弟弟李炎的怀疑,光王是愚不可及,还是深不可测?于是,以后的“意外”就频频降临到他身上:要么和皇帝一起玩马球,突然从马上坠落;要么在宫中走路忽然被绊倒,一骨碌从台阶上滚下去;要么大雪天与诸王随天子出游,聚宴畅饮后回宫,大家都醉眼朦胧,他却又一次从马背上跌落,昏倒在冰天雪地里,李炎料地定这次他肯定是回不来了,可是第二天见他却一瘸一拐、脸上青一块紫一块出现在人们面前……这个光王,无论怎么折腾他,就是死不了!

唐武宗继位后,为绝后患,决定弄死李忱。几天后,他就被宦官抓进了永巷(幽禁宫女和嫔妃之地);不几天,他又被捆成一团扔进了厕所。宦官仇公武说,这傻子留着也没用,干脆一刀杀了!这对李炎来说,当然“正合朕意”了。可仇公武别有用心,没有杀他,而是藏了起来。从此,这个被人取笑的傻子就从宫廷消失了……有记载说,他逃到浙江出家为僧,也有人说他被仇公武软禁了,总之,他远离了勾心斗角的皇宫。

没想到,会昌六年春天,李炎病危,他的儿子都年幼,还没有立太子,朝野上下人心浮动。那时的宦官势力很大,武宗一驾崩,仇公武、马元贽等宦官就联合他人,把秘密武器李忱抛出。虽说李忱被众人视为弱智,但他是敬宗、文宗、武宗的叔叔,资历够老,又有宦官力挺,朝臣不敢反对,于是,被人遗忘已久的李忱当了宣宗皇帝。

唐宣宗一即位,立即撕掉“弱智”假面具,大刀阔斧进行改革,为死于宦官之手的朝臣平反昭雪;以雷霆之力快刀斩乱麻般调整人事,罢免了强势宰相李德裕,把其党羽贬出朝廷,同时拔擢一批新人,完成了中枢神经的大换血,结束了几十年牛李党争的混乱局面,赢得广大朝臣与士人的好评,也让那些宦官目瞪口呆。据史书记载,他烧了“三把火”,分别使“权豪敛迹”、“奸臣畏法”、“阍寺詟气”。还趁吐蕃、回纥内乱衰微之际,收复了丧失百余年的湟、河之地,重新打通了丝绸之路,缔造了唐朝的最后一抹辉煌。

从此,唐宣宗明察沉断,举贤任能,从谏如流。他将《贞观政要》写在屏风上,让翰林大学士朗读太宗写的《金镜》,以时刻鞭策自己;为熟悉大小官员的姓名和官秩,他让人编纂了《具员御览》,放在案头,以备论功行赏。他趁打猎之机,听了樵夫点赞县官,就对这个县官奖赏和提升;他狩猎路过一佛祠,见一些父老正设斋祷祝,祈求期满的县令留任,他就把县令提升为刺史;就连宫中负责洒扫的杂役,只要他见过一面,就能记住姓名和各自的职能,不管做什么事,派什么活,他随口就能点名让人去干,而且每次派任都毫无差错,着实让官员和差役们咋舌不已。

唐宣宗还非常看重子女的教育和管理,因为他经历了世态炎凉与生死考验,感受到了生命的无常和不易,所以要求公主们严守妇道,勤俭持家,率先垂范,决不许“拼爹”、“坑爹”,给身为皇帝老爹脸上抹黑。他知道,唐朝的许多公主行为不端、骄横无理、不修妇德,士族子弟都不愿攀亲当驸马,就经常拿太平、安乐公主当反面教材,教育自己的女儿。因为他为当朝大臣和平民百姓做了榜样,使得唐朝当时社会风气大有好转。

唐宣宗的这般传奇,使他深知民间疾苦,同情百姓,所以在他的统治下,李唐王朝才出现了最后一次治世,史称“小贞观”。